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湛江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6841140-5/2025-00051 分类:
发布机构: 湛江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5-08-05
名称: 以“包容开放、材尽其用”锻造专精特新“小巨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8-0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以“包容开放、材尽其用”锻造专精特新“小巨人”

发布日期:2025-08-07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湛江包材源于1946年创办、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厅主管的湛江火柴厂,至今企业已走过78年创业历程,并于1988年成功转型为国有控股央企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湛江包装材料企业有限公司,湛江包材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关联企业,国内首批26家中国烟草合格供应商之一。拥有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的CNAS国家实验室和广东省烟用包装BOPP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年研发费用投入近千万,拥有专利60个,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2000年起连续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被广东省工信厅评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二、主要做法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作为国内烟膜行业头部企业,湛江包材以包容开放、材尽其用为引擎,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传统国企向专精特新“小巨人”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以传统“老国企”为树发出“新质生产力”之芽。

  (一) 以技术壁垒构筑核心竞争力

  面对烟膜行业低价竞争红海,向上“卷”创新,向着增量市场打开思路,向着价值创造提升格局:

  一是技术攻坚突破行业痛点。研发创新以“突破瓶颈、抢占先机”为目标,2024年以来斩获“技术+荣誉”双丰收,研发团队攻克“耐磨硅酮型高透明BOPP烟膜”技术,抗穿刺强度和玻璃化温度极大优化,攻克超低温热封技术难题,三项自主研发产品获评“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并斩获中国塑料协会“BOPP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合成树脂协会高功能薄膜分会的“高功能薄膜行业二十强企业”和“高功能薄膜生产专精特新二十强企业”两项荣誉,技术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二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攀升。践行“深耕存量、拓展增量”策略,以定制化服务挖掘需求、稳住份额,2024年以来收缩膜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额占比从70.52%大幅提升至89.88%,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产量增幅2.92%,销量增幅14.63%,营业收入增幅8.99%;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烟膜销量399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50吨,同比增幅45.47%,占总销量比重跃升至90.21%;同时在高端化妆品等细分市场同比增幅14.46%,产品盈利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布局前沿技术抢占未来市场。立足行业视野捕捉发展机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路径拓展技术边界,与核心客户联合开发生物降解聚乳酸烟膜和全定位印刷彩膜,精准捕捉BOPLA、BOPI等前沿材料技术趋势,研发抗静电、高阻隔功能性BOPP薄膜,以“靶向研发”突破市场壁垒。形成“烟膜+功能膜”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以“产学研用”驱动成果高效转化

  湛江包材以年均近千万元的研发投入,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市场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

  一是搭建高端科研平台。依托广东省唯一“烟用BOPP薄膜工程技术中心”和CNAS认证实验室,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重点开展BOPLA、BOPI等前沿技术的实践转化,现有获授权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20%;2024年研发费用增幅14%,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幅31.91%,2024年至今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研发团队发表5篇期刊论文,学术成果覆盖薄膜拉伸工艺、添加剂配方等核心领域,推动企业从“跟随创新”向“引领创新”转型。

  二是“技术+市场”双向赋能。以技术赋能营销的服务模式,通过“技术交流+现场调试+配方迭代”的闭环服务,试产次数同比增加33.3%,实现客户满意度与市场粘性双提升。2024年以来在业务拓展方面不断进取,湖南中烟十三年后重返第一供应商,年增烟膜销量1200吨;吉林烟草市场份额强势回归,年增量300吨;江苏中烟合作突破,跻身第二大供应商,年增量1200吨;东山再起重夺深圳烟草市场,史无前例新中标海南红塔项目,2024年广西、陕西等中烟客户合同期内超预期增量635吨,出口柬埔寨、越南、俄罗斯等7国市场373吨,创汇近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1.52%;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达4825吨,同比增长22.91%,产品均价同比提升5.13%,资金回笼同比增长24.17%,凸显了企业“以创新破局、以技术立身”的核心研发能力。

  三是新旧交替数转新范式。数字化转型是老国企跨越发展鸿沟的必由之路。湛包并未盲目追求“推倒重来”,而是采取“渐进式迭代”策略,向湛江高新区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设备数字化升级与环保工艺研发,加速推动创新链完善与产业升级,2024年适时调整战略发展核心路径,2025年启动旧生产线关键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计划2027年启动1.5-2.2万吨BOPP新生产线建设。通过"新线引领+老线升级"的路径,既避免了转型阵痛,又实现了生产的平稳过渡。

  (三)精益管理全链条降本增效

  面对设备老化、成本高企等历史包袱,湛江包材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以各项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和增效:

  一是全流程成本管控。深挖内潜与效能价值,内部管理以“极致管控、颗粒归仓”为导向,引入竞争性谈判机制,关键原、辅材料和添加剂采购成本下降;通过电价协商、天然气直供,能源成本节支;新增上海、吉林海运线路,运输成本节省等各项全流程精细化管控。2024年至今企业综合成本同比下降超20%,累计各项降本节支总金额达千万元。

  二是精益生产提质量。生产经营以“提质降本、精益高效”为核心,创下“三升三降”佳绩,2024年至今产量同比提升超20%,销量同比增长超25%,一等品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与设备维保计划,产量耗电下降106度/吨,耗能下降0.82立方/吨,运输成本降低超34元/吨,实现“增产不增耗、提质更降本”的精益管理目标。

  三是组织架构柔性调整。把工会、党办、青团组织功能并入党群服务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合并工务车间与制膜车间,实现“预防式维修”,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同时以打造“技术+管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方向,在生产和营销等方面实行“双重技能”职业规划和“一岗多能”培养策略,彻底打通了生产技术和市场管理不相协调的困境。

  (四)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湛江包材将党建深度融入生产经营,破解“体制僵化”“人才断层”等国企通病:

  一是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挖掘企业历史文化、建立LOGO品牌定位、塑造制造企业IP、重塑员工企业信心,通过“座谈会办实事”精准解决员工关心关切的痛点问题,年投入超100万元开展“工装焕新”和“食堂公管”等民生工程凝聚团队共识,2025年上半年发放“全员绩效+超额团队”奖励136.8万元,在岗员工人均月收入增长1075.89元,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文化赋能体系,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党建+”融合模式。打造“蓝海红帆”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党建“领航”计划,培育“党员先锋岗”和“红色机台”,“党员+骨干”双向培养计划,党员牵头攻克“条纹缺陷消除”“薄膜抗黏连”等技术难题,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三是人才强企战略。返聘技术骨干3人,组建“技术导师团”,制定“1+3”培养计划(1名导师带3名青年员工),师带徒的“青蓝”机制覆盖100%新员工,新员工上岗周期缩短40%,人才流失率同比降低。以省级工程研发中心为平台,深化与长三角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校企合作,破解技术实操人才短缺难题。启动与广东中大管理合作推进薪酬体系改革,薪酬分配向一线岗位倾斜,将非一线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生产情况紧密挂钩。

  三、改革创新成效

  湛江包材的实践印证了老国企的“老”,不应是包袱而应是底蕴——数十年积累的产业经验、技术沉淀、客户基础,恰恰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关键在于以制度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让传统优势与现代要素碰撞出创新火花。传统国企的转型绝非“修修补补”,而需以科技创新为矛、管理变革为盾、产业链思维为纲:一是专精特新是“精而强”,聚焦细分领域,以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二是国企改革需“刀刃向内”,从党建、组织到人才机制全面重构,激活内生动力。三是产业链思维决定发展上限,纵向做深价值链,横向拓展新赛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湛江包材站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发展格局中继续展现更大作为,逐步迈向“国内卷烟多元辅料供应商,力争在十五五期间保持全国行业前三”的战略目标,为国企高质量发展贡献“湛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