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8000070887462/2021-00256 分类:
发布机构: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9-12
名称: 湛江代表团赴黑龙江绥化考察学习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9-1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湛江代表团赴黑龙江绥化考察学习

发布日期:2021-09-12  浏览次数:-

  9月11日,市长曾进泽率湛江代表团到黑龙江绥化考察学习,并与绥化市领导进行座谈,交流两市对口合作工作,共践湛绥之约、共叙两地亲情、共商发展大计。双方表示,将持续推进两地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两地共赢发展。期间,湛江、绥化两市签订深化对口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对口合作,促进湛绥共同发展。

  在绥化考察交流期间,湛江代表团先后实地参观了绥化市庆达农产品批发大市场、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绥化营港物流有限公司、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路看,一路听,绥化市“塞北江南”的秀美风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给湛江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

  座谈会上,绥化市市长孙飚对湛江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湛江代表团来绥化,再次印证了两地深厚而牢固的友谊,必将有力推动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为绥化振兴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两市继续畅通交流合作渠道,定期举行视频联席会,及时研究解决对口合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产业互通、商贸流通,多举措推动资金、技术交流,合力推动高端食品开发,相信随着对口合作深入推进,湛绥两地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曾进泽简要介绍了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当前湛江处于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期,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突出抓好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应用等重点工作,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希望湛江与绥化进一步立足两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不断完善合作机制,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人才交流等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建立合作台账、狠抓合作任务落实,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会上,双方签订《黑龙江省绥化市与广东省湛江市深化对口合作协议》,两市将在两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及合作框架协议下,结合两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气候文化差异等实际,进一步深化产业互补、招商引资、文化旅游、农业领域、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

  湛江市领导钟力,绥化市领导江锡如、赵励军,两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相关内容】

湛绥两市对口合作开花结果 领域不断拓展 商贸广泛开展

  从红土地到黑土地,从雷州半岛到松嫩平原,南海之滨到东北大地,这是一段跨越六千里路的南北情谊,更是两座城市深化交流合作的有力见证。

  对口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湛江与绥化两地跨越时空,成功牵手——2017年年底,在广东·黑龙江对口合作签约仪式上,湛江与绥化签署了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从那时起,湛江与绥化就成为互帮互助的亲兄弟。三年多来,两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广东、黑龙江两省的部署要求,共践湛绥之约、共谋发展大计,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商贸合作,对口合作多点开花取得良好成效。

对口合作走深走实

  湛江和绥化,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2017年12月14日,广东·黑龙江对口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湛江市与绥化市签订了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民营经济、产业合作、农业、绿色食品、金融、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科技和高校交流合作、园区发展、干部人才交流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对口合作。

  期间,双方多次开展高层互访,2018年4月,绥化市党政考察团莅湛开展对口合作暨签约活动,并就两市互学互鉴、开展多领域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两市高校、经信、商务、农业、金融、工商联等对口单位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涉及优势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农业发展、商贸往来等领域,标志着两市合作全面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8年10月,我市党政代表团赴黑龙江省绥化市考察学习,并召开绥化·湛江对口合作对接暨项目签约座谈会,两市共签订各类合作协议22个,合作金额约31亿元。2019年6月,我市党政代表团再次到绥化市参观考察。双方就加强政府合作、干部挂职交流、推动产业协作、鼓励民间交往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洽谈磋商,建立健全长效对口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出一条南北联动、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径。今年5月,绥化、湛江两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广州会面,就两市下一步开展对口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达成共识。

  三年多来,两市发改委部门积极牵头对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合作事宜,期间我市经信、商务、农业、金融、粮食、工商联、高校等20多个单位与绥化市相关单位进行对接,在相关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务实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经贸交流成果丰硕

  湛江,是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绥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基地、农牧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着力建设“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两市地理环境和自然禀赋差异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三年多来,湛江、绥化积极推进双方特色产品零售合作。我市在绥化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园的寒地黑土绿色食品旗舰店设立“湛江市产品销售专柜”。该专柜现已入驻湛江企业11户,72款产品,同时,将消费者引流到线上天猫绥化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等线上平台,实现了绥化周边地区的销售。

  与此同时,绥化市在湛江设立的农产品体验店购销两旺。绥化市望奎县政府在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设立了寒地黑土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点,销售优质大米、大豆油以及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70多种,并与湛江多家超市合作,销售网点达190处。

  此外,我市积极推进南菜北上,保障黑龙江冬季蔬菜市场稳定供应,有力保障黑龙江省绥化等4个重要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稳定。

农业合作农民受益

  在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合作方面,两市积极探索“稻—稻—薯”种植新模式。湛江市充分释放绥化市望奎县在湛江市遂溪县“北薯南种”潜力,利用两季水稻后间隔期探索“稻—稻—薯”种植模式。

  在湛江市和绥化市政府的引导下,绥化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遂溪一亩田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试种500亩冬种马铃薯,到后来产业升级为“稻—稻—薯”种植模式的1500亩,再到现在的“稻—稻—薯”和旱坡地冬种马铃薯共计约1.3万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稻—稻—薯”种植模式,使得遂溪县闲置土地充分盘活,绥化市冬闲农民“有活干”,有效促进两地农民增收,帮助当地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真正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在推广“稻—稻—薯”种植模式中,先后带动遂溪县内农民120多人参与合作,每年人均增收都达到1.5万元以上。2020年收获马铃薯平均亩产超过2300公斤,每亩产值7360元,每亩生产利润达到3000元,合作社52户农户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两地农民高度认可。

  目前,旱坡地冬种马铃薯正在推广,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联社继续牵头在遂溪县北坡、草潭、河头等镇的旱坡地冬种马铃薯近10000亩,继续充当遂溪县冬种马铃薯产业的“领头羊”,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遂溪县旱坡地冬种马铃薯面积近30000亩。

  此外,我市积极与绥化市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对接,与绥化市粮食企业产销合作,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衔接,畅通购销合作渠道,为我市粮食优质粮源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大增强我市粮油市场的保供能力。

联手打造文旅品牌

  蜿蜒的呼兰河水、丰富的红色资源、热闹的冬季捕捞,独特的美食采摘,地道的民俗风情……去年底,绥化市文旅部门到湛江举办以“畅游绥化,冰雪芳华”为主题的冬季(湛江)文化旅游推介会,展示绥化各区域旅游的特色,诚邀全国各地朋友来绥化做客。

  在绥湛两市对口合作的契机下,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也逐步深化。目前,两地开展旅游营销媒体资源共享合作,联手打造旅游品牌,全面助推后疫情时期文旅市场复苏振兴,让两地的文化和旅游来往更加频繁,推动湛江和绥化两地共同发展。

  近年来,绥化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培育国际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行业管理,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建设特色景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许多值得湛江学习经验。

  当前,两市继续深化文旅产业合作,深化我市与绥化市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推动市场互动、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继续实施“南来北往,寒来暑往”旅游工程,形成两市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科技协作带动发展

  过去三年,两地严格落实三年服务计划,结合双方签订的《绥化市科学技术局湛江市科学技术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框架协议书》,对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设定推进完成时限,从双方实际情况出发,对三年期的对接工作明确了目标。

  在联合申报推广科研项目方面,两地科技部门联合申报“北薯南种优良品种筛选与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马铃薯大垄双覆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示范与应用”两个科研项目,由绥化方提供技术,湛江给予科研立项,2019年立项北薯南育技术,推广1.2万亩。

  其中,“北薯南种优良品种筛选与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已由绥化市望奎县科技局龙薯联社在湛江遂溪注册成立合作社进行推广。当前,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架起深度合作之桥

  开展对口合作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绥化市与湛江市对口合作意见精神,两地推进以干部人才交流挂职的“软合作”取得实效,湛江市委组织部与绥化市委组织部建立起对接联动机制,进行“一对一”上门商讨、电话沟通对接,就挂职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就干部挂职人数、资格条件、挂职岗位、挂职期限和挂职干部管理考核等事项进行梳理细化,为挂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两市市情实际和合作重点,湛江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选派优秀处科级干部到黑龙江绥化市挂职锻炼的实施方案》,让挂职交流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湛江市委组织部已与绥化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并已完成互派2批共18名党政人才挂职,干部人才交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推动了以学习思想观念、借鉴先进经验为重点的干部挂职交流的“软合作”,架起了一座湛绥深度合作之桥,持续推进两地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两地共赢发展。


邓耀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