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宝武绿色发展大会在湛江钢铁基地举行,图为厂区内蓄水池旁鲜花盛放。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10月28日,中国宝武绿色发展大会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举行。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会上强调,要全面推动中国宝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中国宝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宝武副总经理张锦刚主持会议。中国宝武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中国宝武副总经理郭斌,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湛江市副市长黄明忠等参加会议。
会上,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作了题为《会呼吸的钢铁——构建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的主题报告。中国宝武集团能源环保部发布了绿色城市钢厂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宝武绿色城市钢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宝武绿色发展指数报告》)。
陈德荣在会上指出,召开绿色发展大会,在中国宝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中国宝武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绿色发展大会作为中国宝武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的新起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引领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投入,修炼内功,落实好“三治四化”各项基础工作,打好中国宝武生态环保攻坚战、持久战;要创新变革,引领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要以低碳发展为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宝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胡望明表示,中国宝武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度挖掘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创新供应链服务产品,构建价值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钢铁生态圈。要将打造“绿色、智慧、精品”的高科技钢铁企业作为战略选择,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创新,引领钢铁行业技术进步。要提高对钢铁产业发展的认识,把现代钢铁产业定义为绿色产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绿色产业的绿色制造,确保合法合规运营,实现钢铁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黄明忠代表湛江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湛江钢铁以绿色钢铁梦工厂作为目标,始终牢记对广东人民、对湛江人民的环保承诺,将环保视为企业名片,致力于打造“全球排放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与社会资源循环共享”的绿色环保钢厂。湛江钢铁的绿色探索,让我们看到了钢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湛江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湛江钢铁发展,共同实现地企绿色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湛江钢铁外排水综合利用工程、水控中心;管控中心(五部合一)的废气超低排+固废不出厂;高炉出铁场、利用冶金炉窑消纳固废和党员活动中心、雨水回收利用等项目现场。
陈彦 彭翔凤 梁清松
宝钢湛江钢铁:一座“会呼吸”的钢铁厂
构建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
10月28日,中国宝武绿色发展大会在湛江钢铁基地举行,图为钢渣鱼礁吸引与会人员的目光。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116项节能环保技术、7项全国环保之最、4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一座“会呼吸的钢铁厂”——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已成为湛江乃至全国钢铁行业的“环保名片”。
从一片海岛滩涂走来,朝着“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的方向阔步前行。作为我国钢铁行业调整升级的重点工程,湛江钢铁在设计之初就制订了“绿色”规划,确立了打造钢铁行业“梦工厂”的创新理念。
在保障钢铁生产主体设备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湛江钢铁积极吸收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新工艺,根据新的节能环保形势,投入大量资金持续推进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
10月28日,在中国宝武绿色发展大会召开之际,记者再次深入湛江钢铁,探寻这座梦工厂构建“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的奥秘。
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循环共享
炼铁厂二号高炉出铁场内,机械轰鸣,铁花绽放。走在安全区域内可观察到,整座厂房地板崭新如初,干净整洁。
在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到湛江钢铁对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共享的极致态度——通过开展固废厂内消纳试验,开拓无价污泥返烧结、高炉消纳保温棉和其他废物(含油抹布、手套、滤纸)、转炉消纳除尘布袋、废油桶等12种固废厂内消纳途径,基本实现“固废不出厂”。
据炼铁厂厂长梁利生介绍,湛江钢铁从2018年2月正式开始硒鼓墨盒和含油抹布的消纳,截至目前通过固废消纳就处理了硒鼓墨盒2.6吨,含油手套、抹布750吨,减少处置费260万元。
2019年,新增7种固废消纳试验,同时开展全过程排放监测,监测结果达标。
据了解,至目前为止,湛江钢铁在厂内设置8个固废处理配套项目,通过工艺改进、返生产利用、产品化、危废规范管控等举措,实现返生产利用率39.5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湛江钢铁也是国内首家实现含铁固废100%返生产利用的企业。
“三水联供”还水于民
微风抚叶,流水潺潺,空气清新,人工湿地、雨水收集池是湛江钢铁独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外墙粉刷成绿、黄、蓝色的厂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新落成的党员活动中心/安全教育中心坐落塘畔,与水面的九曲桥、亭台水榭相映成趣。
这座花园工厂处处生机盎然。
湛江钢铁在建厂规划设计时,就充分利用南方高温多雨、厂区临海的优势,采用“海水、雨水、地表水”三水联供的取水方式,有效缓解了淡水资源匮乏的劣势,量水而定,还水于民。
2015年,湛江钢铁投产后,采取源头减水、分级供水、分质用水、系统节水的措施,不断提高水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升级湛江钢铁全新颜值,打造一座具有南国风情的滨海钢城。
全厂现有绿地总面积4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比34%,人均绿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人。厂区绿化行道树采用乔木以秋枫、盆架子、凤凰木等岭南特色植物为主;灌木以红千层、黄榕、红绒球、夹竹桃等为主,共约17万棵。投入1000万元对树木进行加固,防风减损,提高成活率。
打造共生共存生态圈
2019年,为落实中国宝武和宝钢股份“三治四化”“四个一律”的要求,湛江钢铁策划实施了“水控中心”“外排水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将全厂15个分散水系统控制室整合成一个水控中心,2019年9月率先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
据了解,这个由15个水系统控制室合并而成的水控中心,实现了全厂水系统、工序循环水系统集中监控,打通“取-制-供-用-排-回用”各环节的信息流,做到“全厂水量一张表、生产监控一幅图”。
自此,湛江钢铁也成为钢铁行业首家实现水系统集中管控的企业。
走进水控中心,室内设计简洁优雅、宽敞明亮,座落在大厅中央的两个通透的大鱼缸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珊瑚沙层层叠叠,鱼儿自由自在地穿梭于珊瑚礁和水草之间,当中最特别的要数珊瑚骨层底部的钢渣。
原来,这是湛江钢铁能源环保部的一个创意——模拟海洋生态环境,展示钢渣与海洋生物共生共存的生态圈,探究钢渣在海洋生态圈中的研究与应用。
据能源环保部部长桂其林介绍,该项目利用钢渣超强吸附性,将其作为基层过滤材质,与珊瑚沙相间铺设,能起到很好的吸附过滤杂质的作用。“另外,钢渣自身释放的一些微量元素,也能促进生物的生长,使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能改善温室气体效应。在鱼缸中养殖的珊瑚,小丑鱼、医生鱼等观赏海鱼,完全适应生态环境,生养效果评估良好。”
追求绿色发展不止步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课题中,湛江钢铁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湛江钢铁通过优化总体工艺布局,选用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采用柔性化的物流匹配,合理有效地分配各单元、各工序作业功能,从而简化生产工艺流程,稳定各单元作业,实现“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清洁钢运营生产体系,建成品种质量优、运营效率高、系统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世界级样板工厂。
湛江钢铁整个项目共采用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技术约116项,投入超过65亿元。新建的三高炉系统项目全流程按照2019年4月发布的最新超低排放标准进行设计,投资22.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约12.67%。该项目将采用150多项先进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原燃料、原材料及各种资源消耗,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铁废物等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湛江钢铁还加大投入,对一、二号高炉系统未达超低排放标准的工序同步开展立项改造,改造项目16项,计划总投资14.1亿元。
多年来,湛江钢铁已成为行业内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佼佼者。在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活动中,湛江钢铁每年都收获多项冠军炉、优胜炉荣誉称号;2018年,湛江钢铁被广东省环保厅授予“环保诚信企业”(绿牌企业)称号,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湛江钢铁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陈彦 梁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