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由湛江市政府办公室在综合汇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政府各直属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基础上编写而成。本年报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费及减免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部分组成。内容涵盖市政府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部门等单位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情况。本报告电子版可在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zhanjiang.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联系(地址:湛江市政府办公楼502室,邮编:524047,电话、传真:0759-3181387)。
一、概述
2016年,湛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关于我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粤办发〔2016〕22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围绕社会经济建设和公众关注关切,致力提升我市政务透明度和政务服务水平。在第三方权威机构组织的全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中,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获得“2016年度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和“2016年度中国外文版政府网站领先奖”;在省政府办公厅2016年组织的全省22个地级市(含顺德)政府网站考评中,湛江市被评为优秀。
(一)深化全面公开,推动公开范围横向拓宽。一是信息公开总量大。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016年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2.83万条,网站访问量近4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发送数据329条,阅读量73.6万人次;微博发送数据1658条,阅读量24.84万人次。公开内容涵盖市领导政务活动、经济建设、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二是公开要点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6〕19号)推进公开要点落实,并通过《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湛府办〔2016〕28号)将工作要点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单位。同时,严格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建设规范的通知》(粤办函〔2016〕474号),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及信息发布工作,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审批改革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三是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政策解读”专栏。加强对新出台政策文件的解读,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法律依据等,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2016年通过该栏目转载或发布相关解读信息21篇。四是提升政务开放参与度。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办发〔2016〕80号),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搭建“五公开专栏”,加快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覆盖面。
(二)围绕重点政务,推动公开内容纵向发展。一是以“问政”形式推进政务公开。编制《2016年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工作方案》(湛府办函〔2016〕31号),邀请市政府领导上线市政府门户网站,就深化东盟合作、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设宜居城市等热点工作与网民进行交流。2016年共举办“在线访谈”节目12期,访问人数累计77多万人次,网民留言达492多条,回复率达100%。办好“微访谈”节目。组织市发改、人社、民政等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负责人就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业问题、低保问题等,上线市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湛江政府网开展微访谈。年内共举办“微访谈”节目8期。二是以“专题”形式宣传重要政务。2016年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策划系列专题18期,对市政府2016年10件民生实事、10件民心工程以及2016中国海博会等进行专题宣传,为公众了解、监督政府重点工作提供便利。三是以“图文”形式解读市政府常务会议。在每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后,当天即对会议重点内容进行图文解读,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推送。2016年共策划解读市政府常务会议21期。
(三)立足群众需求,推动公开实效不断增强。一是办好新闻发布会。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重点工作、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及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2016年共组织举办新闻发布会11场,就市区部分出租车停运事件、申报联合国SUC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侦破“1603”特大贩毒案、2016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成果、2016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成果等重要工作和事件进行通报,及时向社会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二是主动回应社会关注。如对宝钢湛江基地深海排放管道测试中发生红色添加剂泄漏问题、东海岛德老村征地搬迁安置问题等,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正面回应热切关注,并通过政府网、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化解市民群众忧虑。三是依法做好依申请公开。按照“依法办理、慎重稳妥、加强协调、热情服务”工作思路,严把受理关、办理关和答复关,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有门、申请有复,依法保障市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及政府信息的知情权。
(四)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公开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的运维管理。高标准做好政府网站内容策划、各级栏目内容运营保障、内容更新维护以及网站的宣传推广等常规工作,维护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数据完整和信息安全。二是推进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根据国家、省对政府网站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及考评标准,对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栏目架构和内容需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对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优化网站的视觉设计,梳理栏目路径,重构网站栏目,全面提高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功能。三是提高政府网站管理水平。组织举办全市政务公开暨政府网站考评工作培训班,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解读政策和考评指标,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站建设管理水平。四是网站英文版影响进一步扩大。2016年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共发布文章421篇,总字数约19万英文字;网站稿件被推荐至chinadaily.com.cn首页及地方频道31篇,访问量120万人次,荣获“中国政府网站外文版国际化程度领先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范围。主动公开市重大政务活动情况,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施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突出公开重点领域部门信息,如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15个部门信息。
(二)主动公开情况。2016年全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总数127602条,其中组织机构1251条,规章135条,规范性文件1150条,其他文件3883条,政务(工作)动态类信息24531条,行政执法类信息3476条,办事指南类信息3959条,财政预决算4079条,政府工作报告95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27条。通过网站公开信息98152条,通过政府公报(政报)公开信息156条,召开新闻发布会83次,在线访谈51次,政务微博发布政府信息9145条,政务微信发布政府信息3999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发布政府信息9485条。此外,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接来电32.8万宗,并全部予以答复。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6年全市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72宗,全部予以答复。其中网上申请51宗,信函申请97宗,当面递交申请123宗,传真形式1宗。共接受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咨询168932人次。
四、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6年全市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相关费用全部在行政经费中列支,没有收取申请人任何费用。
五、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2016年全市因依申请公开引起行政复议7宗,提起行政诉讼0宗。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组织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调研。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深入了解各县(市、区)及市直重点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16〕629号)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湛江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情况,准确把握各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在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补齐政务公开工作短板,整体提升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二)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集中学习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最新文件精神,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和提出具体要求,强化全市各地、各部门对做好新时期政务公开工作的思想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三)举办政务公开工作培训班。对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分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及具体经办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解决个别工作人员不能为等问题,促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依法、高效、有序开展。
(四)做好政府网站抽查和考评工作。根据省政府网站考评办法和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评测机构每月对全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政府网站进行抽查,并每季度公布一次抽查结果和考评,通过以评促建,提升全市政府网站建设水平。
(五)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结合国家、省关于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集约有序推进基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推动基层政府网站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更好地宣传湛江和服务百姓。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30日